趙翼著二十二史劄記為清代史學考據重要著作(出自維基文庫),透過張大春,理解了趙甌北、清代時台灣某些文化呈現的方式。感覺這陣子經濟景氣不再那麼低迷,島上的風氣大抵也氣候低溫,較為冷靜。看電影是打發時間的活動,好的電影能讓人回味、討論。

艋舺

海報上頭有當紅演員,還有終於讓我曉得扁鑽長的是什麼樣子。當然看完之後,各種媒介陸續傳遞消息,當然支持國片,本土影片,是很好的。想到的是鈕承澤在講述影片發想時在電視的訪談,看來是相當有自信的,讓我聯想到我接觸的是:麵食、相聲、川菜館,這些愉快的經驗。以及另一個主要演員、混血兒,實際看劇照或是影片,不容易發現,但是九絳風裡的演出相信是讓導演選角的原因。

岳小鳳

坦白說看完,覺得有一些落差。說不完的故事,未確定結局是好的。這也是我之前被教訓的一個主軸:「何必需要完整的故事結構、看電影就是看電影」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為甚麼會有「人肉鹹鹹」這個詞兒?說這是臺灣俗語,解決不了為什麼的問題;說這是表現吾土吾民不懼不怯的勇氣,仍舊解決不了為什麼的問題。說人肉本來就是鹹的,就涉嫌幹過吃人的勾當了。依我看,要明白這個詞兒的來歷,還是採取大膽西進的理解方式為宜。
《二十二史劄記》的作者趙甌北曾經對兩百年前的閩南風土有過一番評述,大意是指「漳、泉風俗,多好名尚氣」。這種民風──在趙老夫子看來──是應該為政治人物拿來善加利用的;利用得好,則老百姓都會是「明堂之選,干城之寄」,這八個字翻譯成現代語,就是「賢臣良將的材料」。
憑甚麼看出漳、泉之人是這種材料呢?他的觀察之一是來自街道上櫛比鄰次的石坊,據說凡是「科第官閥及旌表節孝之類」,家族就在通衢大道上立牌坊,連綿數百座,高下大小駢列幾里之遙。 有石坊可表事功者一旦死了,葬墳也必有穹碑,可是碑不樹諸墓旁,卻立於道邊,為的就是要讓人看見。
趙老夫子的第二個觀察是地方上打群架的傳統。這種糾眾械鬥,總是要打出幾條人命才好作罷的。械鬥時雖翁婿甥舅,也不留情面;鬥罷了,親串人等居然還可以往來如故,有「鬥者公事,往來者私情,兩不相悖」的理性。這種械鬥傳統也有附帶的技術準則:未鬥之前,各族須先議定:這一場打下來,抵命若干條。抵命的家小由公產撫卹贍養,往往不是真兇而甘心認罪,刑訊時決無異詞,而頂案的十之八九不是真兇。這種頂案之風還有個別稱,叫「宰白鴨」。
然而趙甌北卻感嘆:可惜地方官大多祇知道搞錢,不能把這種好名輕生的風習善加操持,「鼓之以忠義,緩急用之」。此老是江蘇陽湖(今常州)人,乾隆二十七年探花出身,放過幾任考差,都在天子腳下,即便日後擔任過貴西兵備道,本不以吏治見長。故而史家的眼光和詩家的襟懷是有的,對政治的現實卻有「不忍窺其情實」的迂闊。事實上,就地方官吏的切身利益來說,漳、泉之地的械鬥傳統非但不能禁絕,還得大肆鼓吹、廣為宣導的才是。根據謝章鋌《賭棋山莊筆記》所載,有個叫張堯鍾的,曾經寫過一篇〈泉州府屬興利除弊論〉的萬言書,透露箇中機關:
原來地方官府視民間械鬥為例行的營利事業。一旦鬥死了人,縣衙裡的爺們兒先拘來死者家屬,勒令指認真兇;家屬供不出來便加拷問,同時提供官方的「口袋名單」──不消說:名單所列,皆同邑富賈豪紳之流;此輩最怕進六扇門,一旦攀上官司,必有可觀的孝敬──倘使供出來的不是衙門裡屬意的肉頭,太爺還可以言之鑿鑿地說:「你這是『宰白鴨』!」死者家屬明明是苦主,不能任意問罪,卻可以整冤枉──不許收屍。試想:屍曝於野,炎夏不過匝日、寒冬不出三日,沒有不發變腐朽的;幾天耽擱不得,更何堪刑訊推遲,牽延數月者?這就非套那麼句「上有政策、下有對策」的俗語不可了──久而久之,老百姓琢磨出一個辦法兒:「每屍一身,取鹽五、六擔,沙四、五擔;裸而醃之,置之清涼之地,雖發亦不腐。」這還有個名堂,叫「人鯗」。人鯗另有謠詞,曰:「官不廉/民漬鹽/漬得倒/官進寶/良心至此/子孫總難好」
愛吃「鴨賞」或者正在吃「鴨賞」的讀者對不住了──「鴨賞」其實就是「鴨鯗」,從「宰白鴨」和「人鯗」的故事而來。醃鴨是械鬥的餘事,以醃人之法炮製白鴨,向鬥陣中犧牲的冤魂以及代罪的烈士致祭。根據儲芝祥《閩台聞見零墨四編‧民食脞錄》所記,在公鬥之餘、私情未恤之際,老百姓為了彌縫械鬥雙方之間的創傷,「倩鄉中耆宿主司讌飲,命製鴨鯗,不解割,共皿而食,取恩仇共泯之意。蓋有俟諸來日不無可鬥之期者也……歌曰:『鴨肉鹹鹹/人肉漬鹽/漬得倒/官緊討/良心如此/無子孫才是寶』」這一大套儀式,看起來就像端午節包粽子的古俗一般,必有可供人類學者大加探勘的深意。
不過「鴨鯗」未能像粽子那樣普及於全中國,應該是愛台灣的人常懷惴惴的一樁憾事。畢竟長年以來,族群與族群之間的械鬥無時無之,很難像屈子沉江那樣,抓一個準日子,可以放諸四海地憑弔那麼多「賢臣良將的材料」。話說回頭:人肉鹹鹹究底還是老百姓無奈受迫的怨嘆,而不該是政治人物鼓弄老百姓當賢臣良將的誓師之詞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arja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